《幻城》发布会
2016年电视剧市场号称投资过亿的电视剧近20部,其中包括《鬼吹灯》《诛仙-青云志》《幻城》《白鹿原》等作品,业内人士称,“要做大的就是上亿,中间的已经没有活路了”。
电影以小博大的例子不胜枚举,如《煎饼侠》《老炮儿》《烈日灼心》等,但电视剧想要复制电影制作模式有很大难度。电影可以凭借优秀的创意或者市场敏感性获得超高投入回报比,但电视剧不行,作为连续性质的娱乐产品,故事能吸引人看是一方面,制作上精良是必不可少的。
在对《甄嬛传》《琅琊榜》等剧的赞誉中,必不可少地要提到它们制作的精良程度、在细节方面的考究。只有有了钱,创作与制作团队才能够大大方方地去置景布景,给演员打造符合角色身份的服饰。但有一点要区别开来,有些剧虽然也投资巨大,但却把钱重点花在了邀请著名演员身上。经常有制片人抱怨,支付了演员的片酬,剩下给制作的钱已经捉襟见肘了,这样的剧不能算是大剧。
在目前电视剧观众重点还是看演员的状况下,有著名演员参演是大剧的标配,就算是《鬼吹灯》这样的大IP,没有多位一线演员参与,照样难在荧屏火爆。名演员和大制作是电视剧成功的两大法宝,IP只能排在第三位锦上添花。知晓了这个规律,就能理解业内人士为什么会说“中间的已经没有活路了”。
不止是中等投资电视剧会失去活路,小成本电视剧会死得更惨。20部大剧“霸屏”,它们会吸引走大部分观众的注意力,中小成本电视剧很难在夹缝中求生存。电影业还有“文艺片”这一说法,好的文艺片会成为黑马,电视剧是没有“文艺剧”一说的,拼的都是商业元素、娱乐元素。中小成本电视剧一无钱、二无人、三无话题,它们是每年上完即库存积压的“主力”,当大剧重播仍然能夺得同期收视率排行前三的时候,哪还有电视台愿意去买中小成本剧?
一部电视剧投资亿元以上,貌似很多,其实不然,按平均40集来计算,平均每集250万,扣除支付给大牌明星的片酬,剩下来也没多少支付其它多达几十项工种所需要的花费了。既然荧屏仍然是目前视频消费的大户,既然电视剧在公众娱乐生活中还有如此重要的位置,那么投资越来越大是必然的趋势。对比美剧、英剧的成熟和它们在全世界的影响,中国剧目前只能算处在起步阶段,亿元巨制也只能是“大剧看中国”的起步价。
电视剧繁荣,乃至实现作品输出,大投资是必不可少的硬性条件。HBO作品《权力的游戏》第一季试映集花了1000万美元,后来每集成本在450万-600万美元之间;《兄弟连》的姐妹篇《太平洋战争》一共拍了10集,总投资达2亿多美元……国产剧以后很有可能也要走上美剧的制作路线。所以,对于眼下电视剧的制作费用不必惊讶,竞争虽然会激烈,但唯有激烈的竞争才会提升产生真正大剧的几率,只要钱不是浪费在不该花的地方,而是货真价实体现在了故事内容与画面上,花大价钱制作出可流传的大剧是值得的。 (韩浩月)